首页名人书画 > 古代贤人 > 正文
允公第35代裔孙昇公后裔何宗彦
发布时间:2017-04-21 13:56:20      发布人:何刘鑫      作者:何昌富      评论: 0   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 何宗彦既允公第70代裔孙-昇公35代传人。
      何宗彦(明朝阁老)字君美号昆柱(同十九宗彦字君美号昆柱);何公思泉之子,金溪东漕(今琅琚乡)人。明代勤谏宰相,光禄大夫,迁升礼部佑侍郎。泰昌元年诰封:礼部尚书,东阁大学士,天启元年加封:少师兼太子太师,史部尚书,建极殿大学士、诰赠:太傅,谥文毅,生于嘉靖己未(1558)年九月二十六,卒任于天启(1624),甲子正月十五,寿66岁,谕葬于应山县双河。今应山土名马平港,
      宗彦公迁居湖北随州求学后,娶王氏,金溪处士铭之女,(赠王老一品夫人)生于嘉靖甲子(1564)六月二十八,卒于清顺治甲申(1644)年八月二十五,寿81岁,附葬文毅公茔,女三;一适郡人少司徒王镛裔孙睢州判右文,一适郡人广宁知县陈映子监生可任,一适应城户部尚书陈渠子官生肯念。 子四;敦伯、敦仲、敦叔、敦季
      何公宗彦17岁随父客居随州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二甲第二名进士。累官詹事、四十二年迁礼部右侍郎、署部事、左侍郎。何宗彦屡次上书神宗进言献策,均未被采纳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,京师发生大地震,宗彦上书朝廷请修理政事,当时神宗已不理朝政三十年,政务积驰,宗彦清理积弊,修补废政,摄尚书事,在任六年中,忠于职守,“时望甚隆”;同年十二月,群臣多推举宗彦为阁臣,遭齐党张延登等人反对,未果。当时朝廷朋党角逐,乃不安于位,辞官回随编修《随州志》。次年,光宗即位,起用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。天启元年(1621年)应召还朝,屡加少师兼太子太师、吏部尚书、建极殿大学士等。天启四年(1624)卒于官,赠太傅,谥“文毅”,葬于州东五十里马坪港,并在州南十五里望城岗设神道碑,在州城文明门内专设祠堂。后来朝廷‘诰封父、祖父、曾祖父、嗣曾祖父计四世’。何宗彦澡身浴德,正色立朝,淡于求名,拙于求利,著有《春曹疏草》二卷、《何文毅公集》十卷。其事迹见于《明史》卷240《何宗彦传》。何店原名何家台,形成已久。系以姓氏命名,何家享堂何姓众多。
      历时十五年之久的立储之争已经有了结果。廷臣力争的皇长子朱常洛终于被确定为太子。在众大臣的请求下,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儿子、福王朱常洵不得不搬往封地的河南洛阳。但郑贵妃与朱常洵提出要拨庄田四十万顷。何宗彦为此多次上疏驳斥,万历皇帝不听,后以在全国拨四十万顷的田粮收入归朱常洵而终结。四十七年秋,后金侵犯边境,明军三路败退,开原、铁岭相继失陷,沈阳危急,他奏请皇帝临朝共商兵食大计,又未被采纳。四十七年十二月,皇帝下令朝臣推荐内阁辅臣,廷臣多把何宗彦作为首选人物推荐,唯独吏科给事中张延登不署名,何宗彦遂未获通过。时御史左光斗、薛敷政、肖毅中等均上疏皇帝,为何宗彦未入阁表示惋惜,而张延登同官亓诗教、薛凤翔又屡屡上疏纠驳。当时朝臣朋党角逐,言官多依附齐党,何宗彦不与他们结党,无所依附,故不能安其位,于是不久辞归。宗彦为官“清修有执,摄尚书事六年,遇事侃侃敷奏,时望甚隆”。万历四十八年(1620)八月,神宗崩,光宗即位,何宗彦在家被授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(宰相)。此时边陲失守,人情汹汹,危机四伏,他奉命于危难之际。天启(熹宗)元年(1621),何宗彦还是不畏艰险,慨然进京就职,劳苦操作,筹商军国要务。天启时曾典试礼闱,选录400人皆俊义之士,使不少昔日遗珍一时见采,被视为得人。天启三年(1623),晋少保兼太子太保、户部尚书;少傅兼太子太傅、太子太师、吏部尚书,建极殿大学士。四年正月卒于任上,赠太傅,谥“文毅”。时人评说,何宗彦澡身浴德,正色立朝,淡于求名,拙于求利。死后,奉旨建祠,以示纪念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后裔 孙昇公 何宗彦

上一篇:二十四世祖-- 偃公
下一篇:何宗彦之弟何宗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