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关于何氏 > 何氏村庄 > 正文
迪畬庄——彦迪公后裔
发布时间:2017-04-21 16:30:13      发布人:何刘鑫      作者:何钟瑕      评论: 0     浏览次数:


       一、概貌
  从洪下乡政府向北两公里,那莽莽北山,俨然万马奔腾。向南延伸的九支山岭,宛若青龙。迪畬就在这“九龙缠鼎。”的群山环绕之中。一条西流的河水村前流过。
  迪畬东邻沈家村,北与横立山分水为界(山上村庄均属横立山乡)。西毗洪下石洋村,南与大屋冯相连。村庄房屋占地面约为一百三十亩。现今全村共有二百八十八户,人口为一千二百六十人。村域面积十三平方公里。地势北高南低。现有旱地三百十六亩,水田二百八十二亩,主要农作物水稻、红薯。
  迪畬山林面积广阔,分布约九平方公里。历来靠山吃山。满山松木,杉木和油茶,这就是主要经济来源。
  二、沿革
  元朝至正元年丙申(公元1356),彦迪公由花园大店迁洪下桂林庄,其长子万四公卜居茶棚畈。(现今大王庙以西,大屋冯村对面)。洪武四年辛亥(公元1371),万四公携长男兴发迁至横港清盆源口,次子肇发仍居茶棚畈;三子文兴、四子文隆居湖北省蕲春县漕河镇何大垸。
  明代永乐十五年丁酉(公元1417),肇发公之孙宗元公由茶棚畈迁居迪畲。“迪畬”之名,就是开垦原始山地之意。即经过四、五百年的发展,人口繁衍很快。清朝时期,迪畬已发展到三百来户。当时瑞昌有句民谣:一朱湖,二排沙。三大屋冯,四迪畬。成为全县四大村庄之一。
  乾隆年间的勅令大迁徙,迪畬村民迁往湖北郧阳、郧西县、竹溪县、陕西白河、安康市、石泉县、洵阳等地就有七十多户,其中陕西安康汉滨区大竹园镇槐树沟村就有二十多户。因此,迪畬本庄的户口就有所减少。而迁到外地的,现有已发展到二百户左右。
  三、人文
  迪畬自元朝落业,以农为本。尽管地方偏僻落后,但也有诗书传家。明朝万历年间,学逊公是本村最早的秀才之一。鼎瑶公家庭极度贫困,矢志读书,著有《杂字巴》《杂字锦》,以书为乐,曾书一联于座:“菜羹和粥香而滑,稻草铺床软又温。”其额曰:享乐太平。嘉庆丙子年,建信公(即何杰)中武举,他的文才也有名气。自明朝以来国学生有二十一人,太学生、庠生、贡生十五人。
  清代末年,庆汉公由优禀贡生先任县丞,后选入宁国府,钦加五品衔任跨省的督粮道(副州官)。咸琼公议叙登仕郎奖加六品军功。深域公字履之,勤以持家,富甲一方,而其品质高雅,“恤贫穷、怜孤寡,轻财重义输心捨。 ”
  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政策的原因,文化人才难得顺利成长。老一辈深楹(润甫)先生为一代名医,对儿科卓有成就,但未能发挥其特长。仁烯先生,几十年来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,在九江教育界富有盛名,桃李遍天下。晚年荣获诗人、作家称号,其诗集《疏荒斋诗存》。获多种金榜奖。其子女在事业上均有所成就。
  锺雄,名亚雄;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,现在铁通部研究所任职,其妻安春英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,任职中国科学院。何锺光初中毕业后,艰苦创业,现已是千万资产的“厦门拆迁公司”总经理。鍾青任职于中国银行,先后担任过德安、湖口县的行长。现有国家干部二十四名,教师二十一名,企业干部二十三名。(大专毕业生见统计表)。
  但迪畬与发达村庄相比,毕竟还是落后的。因地处偏僻、资源匮乏。至目前为止,没有使用沼气,仍以柴灶为主,山林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。饮水没有得到改善,厕所没有改造。房屋拆迁、改建,没有规划,房屋缺乏整体布局,整个村庄显得拥挤、散乱。改善这些条件都有待时日。
  四、祖祠
  祖厅,历来就是一个村庄的中心。是全村人集会、敬祖、娱乐的场所。祖厅建于崇祯八年,一进四重。中重由四根大柱支撑,上面串梁枓拱。下重上面是戏台;戏台两边木雕狮子,神态雄威。横梁雕刻《文王访贤》。
  上重是祖宗堂,建筑完全保持古典形式。整个祖厅长五十米,宽十米,高七点一米。总面积五百平方米。抗日时期,中重曾遭日机轰炸,解放前夕重新维修复原。
  五、新屋村与何杰故居。
  “何杰故居”,位于本庄新屋村。两百年前,胜才公之子士榜公居迪畬。他是国学生,有眼界,感到迪畬地狭人多,难以发展。遂引导其子鼎魁、鼎元兄弟,在离迪畬老村一公里处建设新屋(后名为新屋何)。公元一七九七年(清嘉庆丁巳)破土动工。因工程繁浩,经历十四个春秋,于一八一零年(庚午)才落成。
  建成之后,厅堂名为“敦彝堂”,意为厚爱敬老之酒堂。后鼎魁公之子何杰(建信公)在此习武,经过苦练终成为武举人,名震一时。因此人们又称此为“武官堂”。
  何杰故居的建筑为纵横结合。厅堂与两边的厢房有纵有横,与厅堂构成一个整体。在此整体的左右侧,另各有三幢面朝厅堂的横向建筑。此横向建筑也有厅堂,厅堂两边仍为厢房,也是纵横结合。何杰故居共占地十八亩。前一个整体结构占地十二亩,两侧的横向六幢占地六亩。所有建筑均为青砖到顶,硬山式屋檐,五岳朝天式封火墙,人字形梁架式屋顶。主体部分阔面三间,三重六架。共有大小天井十八口,厢房三十六间。厅堂外的横向建筑,共有大小天井二十四口,厢房共四十八间。大厅内均为木板门壁,所有木板全为活栓,木板可全部下落。大厅内天井两头,下部为青石雕刻,上部为红砂石雕刻。各种浮雕形式多样,内容丰富多彩。有山水,有人物活动,有飞禽走兽。渔、樵、耕、读,栩栩如生。特引人注目的是中重墙上的“春游芳草地”“夏赏绿荷地”“秋饮黄花酒”“冬吟白雪诗”。再如“三请诸葛”、“四狮戏球”、“五蝠(福)临堂”、“麒麟送子”、“文王访贤”、“武松打虎”、“犀牛望月”等。都古朴典雅,形象逼真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建筑历史价值。“文革”中虽遭受严重破坏,但仍不失为结构特殊、艺术高雅之民居。瑞昌县政府于一九八五年定名为“何杰故居”,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载入瑞昌市志,后又收入九江市志。
  不幸的是二零零四年春,后厅一厢房住户祥城,不懂得祖业遗产的珍贵,思想麻痹,不慎失火。迪畲全村赶来救火。由于整栋全是木结构,上、中二厅及厢房一时化为灰烬,成为族人的永世遗憾。下重由于市里的消防队赶到,才得以保留。受经济条件限制,无法恢复原来的结构。全村叔侄于二零零六年春节,商议决定按祖厅形式,重建上中重的厅堂。只有下重厅堂,仍保持原来的基本面貌。
  何杰故居的另一附属建筑,位于厅堂东面百米之外,名曰“文昌阁”。是仿照过去瑞昌县城的“文昌阁”而建造的,但优于县里的“文昌阁”。占地约两亩。外观四层,实为三层。上层为封闭的亭子间。在此处办过学校(私塾)。因靠河边,山洪历年冲击河岸,危及整个建筑,因族人保护文物的观念差缺少挡水措施,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,全部遭毁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后裔 彦迪公

上一篇:狮子山何庄——文进公后裔
下一篇:下麻塘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