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关于何氏 > 何氏村庄 > 正文
港南庄—彦迪公后裔
发布时间:2017-04-21 17:15:45      发布人:何刘鑫      作者:九井堂      评论: 0     浏览次数:




       元朝时,五十八世祖彦迪公自大店分居到老屋湾(现乌石河)。至明代洪武庚午(公元1370)年间,因河泊为患,而迁至岭背。当时是满山遍野的桂花树,香气四溢,故称为桂林街。在明成祖(朱棣)永乐年间,人口剧增,地盘狭小,无法扩展。六十三世祖福海公便分居到乌石河之南岸——港南定居。    
  港南庄位于瑞昌中部,距离市区二十六公里,南面蜈蚣山,北面横立山,两山对峙,中间呈槽形。乌石河绕村流过,公路(县道)沿河而上。村东接胡家,西邻南姜,前与塘下隔河相望,后靠瓜山北杨与蜈蚣山。
  解放前此地属下西乡,解放后改为下西区。一九五八年成立洪下人民公社,一九六八年并社属高丰公社,一九七二年大公社分小社,仍属洪下公社,现为洪下乡的洪下村。
  村庄前后,有水旱无忧的百亩稻田,后有旱地。主要种植:水稻、红薯、棉花、
  小麦、大豆、花生、芝麻、油菜等农作物。
  森林面积达二仟余亩。松、杉用材一仟五百余亩;小山竹四百五十余亩;茅竹五十余亩;二零零零年春村民们又在村下边栽植二十多亩茅竹。
  解放初期,全村总共八十余人。由于上世纪中叶日寇入侵,民房大部分被毁,当时只得自搭茅棚而居。现在全村总有二百三十七人;房屋五十余间,且大部份是砖混结构。年人均收入近千元。
  景良、谅二公子孙在外地繁衍甚多。据何氏宗谱记载:良公子孙迁居陕西省的有:士绍、士推二人俱在兴安府(今安康市)白河县、孝义县,还有士惟、士昆、士泰、清绶、清乡、清绵、鼎松等,俱在陕西。
  迁居湖北省境的有:添义在广济,建琚父子在兴国龙口源封山洞。
  迁居河南省的有:国勋、国典。
  迁居九江德安的有:庆聪在建昌,深义在德安新港。
  这些在外地落户的子孙至今还无法取得联系,因相隔年代太久、时局的动荡、地址的变更,以至外地同胞想寻根问祖也难如愿。
  村内现有一座上、中、下一进三重的祖祠。据老勒石碑记载:“咸丰三年(公元1853)冬月整修上、中、下三重,所有人工饭食、小工,景良公子孙十四烟一半,谅公子孙二十八烟一半。而在一九八七年七月间又整修一次所有费用均按户分摊。
  二零零二年七月间,良、谅二公子孙多方筹措八万余元资金,港南独自在乌石河中,驾起祖宗落业以来的第一座铁桥,为乌石河以南的孩童上学和行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;二零零六年八月间,二公子孙又筹措八千余元现金,修了一条通往屋后的简易公路,解决了屋后人群搞建筑担不离肩、有车不能用的困难。现在全村有大货车、家庭用车、摩托车、电瓶车等各种车辆。这就验证了当地所流传的:“上十里,下十里,没有哪里好得过港南和塘尾”之美称。
  教育、文化、通讯,也有了惊人的变化。在六十年代初期连一个小队会计都找不出,而现在在校生:小学十四人;中学十人;高中六人;大学二人。毕业生:小学十九人;中学五十一人;高中二十四人;中专六人;大学二人;硕士生1人。七十年代初期家家户户是小广播,整个村庄只有一台小小的收音机,而现在是家家都有彩电,户户有固定电话,许多人有手机,真正实现了民间所流传的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的美景。
  总之,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得感谢共产党,感谢老一辈革命家,感谢那些用自己鲜血换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勇士们!今后要教育子子孙孙都不要忘记这一现实,要精诚团结、无私奉献,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!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大路口何畈庄——彦迪公后裔
下一篇:严家坳庄—彦迎公后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