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何氏宗谱 > 人物传记 > 正文
九江县城子镇庄何公作贡先生传
发布时间:2017-04-28 16:09:41      发布人:何忠海           评论: 0 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 先生讳作贡,字之曙,号仍门。生于嘉庆六年即公元一八零一年辛酉年五月廿七日酉时,殁于同治四年(公元一八六五)乙丑年五月初七日申时,享年六十四岁。廪生,恩荣岁进士,江西文苑部及府县志有传,该传载有周濂溪先生祀事记,系先生所作。
       先生幼时贪玩厌学,塾师将其推到祠堂天井中罚站,自此先生转变迅猛,族人皆谓先生聪明孔被打开了。瑞昌拔贡朱冠南先生在《何仍门先生墓表》一文中记述:“仍门先生何姓,名之曙,德化岁贡生也,幼年读书拙甚,塾师以戒尺击其脑,血流被面,自是豁然大悟,日诵数千言弗忘。”先生家贫,夜读无油点灯,就烧紵麻杆,就着麻杆火光看书,所阅书册,往往有烧痕。先生读书,不宗一家,凡天文、地志、阴阳卜筮占相医方诸书,无不阅读细研。诸子百家之典籍能详究而博考,真所谓读书不放过一字者。但先生从不满足,经常携其侄求俊外出游学,以文会友。先生游学湖北时碰到一家祖坟山被朝中张御使霸占,企图葬其母的事。因该祖坟山中一块地被张御使请的风水先生看中,说葬后能出皇帝。张御使利用职权要在这家祖坟山上强行葬其母。这家人奈何不了张御使便到处求人,刚好碰到先生游学到此,先生便叫这家人办一根两丈长的杆子,买一丈长的白布,等到张御使母亲的灵柩来时,先生在白布上挥笔写上“湖北一支地,葬了出皇帝,谁人葬此地,必有欺君罪”二十个大字,悬挂在杆子上,张御使一看,马上将其母的灵柩抬走了。先生游学到蕲春,恰遇地方士绅以联会友,上联是:“噫!远听锣鼓喧天为了何事”这上联悬挂月余,远近无人能对,先生刚到,不假思索对曰:“呵!近看罗裙扫地却是采茶”。这下联一出,轰动一时,当地士绅东家请西家迎。先生在游姑苏、常熟等地时,遇到一学馆。先生准备进馆,被学馆看门的挡住,递出坐馆先生一字条上写:“山高林密不栖无名之鸟”。先生一看,冷笑一声,挥笔即书:“塘干水浅难藏有角金龙”。坐馆先生一看下联,马上打开馆门迎接先生。更为有趣的是,先生碰到某地戏台前人山人海,就是没有开台唱戏。先生问原因,答曰,戏班出一上联求对下联,如能对出即开台,对不出就不开台。先生看上联是:“东嶽庙唱西皮南腔北调。”先生即对曰:“春装客贩夏布秋出冬归”。戏班看到先生对的下联,立即开台唱戏。还有一次,先生应邀为五个儿子的老父写寿联,更在当地传为佳话。先生游学吴楚,沿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对联轶闻,使先生名声远播。先生于天下治乱、地理变化,占晴卜雨,每言必中。太平军起义后,洪秀全率全军出湘江、克武汉、顺江东。下攻九江时,先生曾在江边摆香案迎接。可太平军视而不见,扬帆直下九江。洪秀全听说先生是一能人,即派使者来请先生出山担任义军军师之职。可先生坚辞不受,并说此草寇也。朱冠南先生在《何仍门先生墓表》一文中说:“先生一日晓起西望,喟然叹曰:“天下其大乱乎,何杀气之弥漫也?”闻者谓先生有疯疾。某日,先生散步夜归,闻太平军营中鼓声,笑曰:“鼓声骄,贼其败。”后曾文正公国藩果提促湘军,削平诸贼,而天下复归大定。先生前知之学能预料天下治乱,占晴课雨必騐其余技焉耳。
       先生曾预言,长江将来要从望夫山脚下流过,九江龙开河是处旺地,叫族人搬去居住。可族人舍不得久住的热土,不肯搬迁。而今九江市区向西发展,龙开河处已成市中心区。如果不是新中国成立后,政府根治长江,大量抛石固岸,长江恐怕早就从望夫山脚下流过了。
       至于天气变化占晴课雨,先生是每言必中。一天族中有人外出,先生讲要带雨伞,外出者看天上晴空万里,不理搭先生果然午后天降大雨。先生由杨垸何回大屋何时,看到有人在打谷,先生说快拢场,大雨马上到,我到不了家就要淋雨,听者皆笑先生说疯话,果然不到半个时辰,大雨如注,如是族人皆谓先生是神人。
       先生饱读诗书,胸怀天下,奈命运不济,屡试不第。其中与同县庐山脚下万青黎同试有段佳话流传至今,无人不晓。当时,先生和万青黎同试,落第不服,在九江府拦宗师大人轿,宗师大人说,知曙字不及青黎劲,乃河风吹所至,如下次再来九江,定取知曙。朱冠南先生对此事也有记载:“万文敏公青黎,字藕舲少负芳名,而先生以博雅傲之,同应选拔贡,是时学督使者许公乃普阅二人文,谓万为廓庙器,而先生则山林之士。闻者咸为不平,而先生夷然也。其后,万由翰林荐升副相归里,仆从裘马甚众。先生遇诸途,佯问曰:“藕舲适从何来而炫赫若此?”万知其讽己也,笑而不答。先生胸怀大志,无力报国,只能开馆授徒,舌耕度日。
       先生一生读书万卷,所著亦丰。然先生性格怪僻,不肯将文章流传后世。据府誌县誌文苑部赐进士出身知繁昌县事黄凤楼先生记载:“何之曙,字云门,岁贡生而颖异,少刻苦问学,家极贫,以所得束修购买数千卷,于文经注疏,子史及古人诗文集,朝夕批校,加以丹黄。所著诗、词古文、旧友门生愿集资剞劂,先生力止,不肯问世。”这是先生的文章没有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。其中根本原因是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八九六年宗祠前重突遭大火,被烧成一片废墟。先生的文章放在宗祠前重楼上,现在只能在族谱里看到他写的少量人物传记和墓誌了。
       据族谱记载:“道光戊申、己酉两载(即公元一八四八、一八四九两年)长江发生大水,先生合家饿病不起。为苟延旦夕,欲以所居房屋出售。柳村先生闻之,概然曰:“饥饉既臻,灾难同受,何忍吾师独卖屋以活命!”乃出家中薪米,及时供给帮助先生渡过水灾饥饉。由此看来,先生和封建社会上所有的文人学士一样,没能逃脱历史命运的安排,最终都是在贫病交加中辞世的。先生虽然辞世了,但先生高风亮节,风流轶事却流传下来,千古不朽!
 

 

二零零九年岁次   己丑年  季冬月   谷旦
大屋何庄供稿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刘家山庄咸崧公传
下一篇:松南庄四十二世南浦公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