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何氏宗谱 > 源流 > 正文
解读对姒改何的质疑与否定
发布时间:2017-04-18 21:14:13      发布人:何刘鑫      作者:何其容 重庆何氏宗亲会文史部部长      评论: 0     浏览次数:
    中华姓氏,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枝繁叶茂,多元同宗。中华姓氏古有一万多个,今有1000 多个,而何姓源流有40多个,其中两支最大的源流是禹后裔姒改何和唐叔虞后裔韩改何。但由于春秋迭更,物换星移,兵燹人祸等因素,许多古籍(家谱)被毁之殆尽,使人们无处可考,无根可生,无枝可依,而使祖源混乱,世系不清……

  现在,何姓两大源流,外有争议,内有混淆。争议的是:姒改何姓的族人不认可“韩•何谐音”、“何出于韩”、“韩•何一家人”的传说。混淆的是:两支源流的先祖都有何脩(修)其人,从何脩(修)起到敞公止九代人几乎名字都相同。再是,《史记》载:“唯韩没有后”;“杞小微,其事不足称述”。前者使人迷惘,后者使国事沉没,家谱尘封,竟而使后来的姓氏史家(学者)编著的姓氏典籍,都因“天生我晚”,而“人云亦云”。依样画葫芦,以书抄书,造成后人抄前人而今人复抄后人的悲剧。
  而今,韩改何的族人因争“始祖论”和始祖世系不清,闹得天翻地覆,咄咄逼人。姒改何的史籍(谱书)因见到的少或“从未见过”使人很不理解,出现许多无知和质疑,为此,有感于怀,拙笔抛砖引玉,作个人浅见和解读:
  一、“姒改何的史料从未见过”。人生渺渺,沧海一粟;海阔天空、书林浩瀚、可望而不可及。其实,禹后裔姒改何姓之子孙走遍中华大地、天涯海角都有他们的身影和足迹,有他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史籍(如涪陵《何氏历代世谱》、湖北监利、荆州、湖南临湘、贵州仁怀、习水《何氏族谱》);也有残缺、片段、点滴的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史料(如四川广安、邻水、武胜、宜宾、遂宁、郫县;安徽潜山;江西新喻、建昌;重庆长寿、垫江、梁平、奉节、璧山、綦江、彭水、武隆、黔江等地都有禹后裔姒改何记载,特别是身居偏僻老山沟的族人,还珍藏有史料,如重庆万州太龙乡李家坳何相钦支祠谱序曰:“夏禹之后杞(封于杞国),杞之后(杞国之后)何松、何柏、何梓,梓之后相钦。祖籍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洗脚河。明•洪武入川,谱志散失、不可考核,及知者相钦,传今14 代,二百余年”。(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季夏之月,从九品候选巡政厅天良撰补。)
  黔江白土乡土桥村土桥子支系,关佃沟继安家《庐江族谱》和土桥子房后碑记云:“恒茂公系江西建昌府南城县何家堡人,清•乾隆51 年做生意……眷携友发祖入川,卜于斯世居……”。后嗣民国三年立碑所刻碑柱对联云:“继杞承禹裔,咏梅续逊诗,清芳天永绪,善积世绵基”。这些不被人发现的史料,几百年被埋藏、尘封,与世隔绝。又因时代变迁,兵燹人祸,信息不通,为了生存,就自觉不自觉地随乡入俗了,冒认当地同姓祖为己祖,就不足为奇了,“姒改何的史料从未见过”,也不足为奇了。
  二、“历代姓氏史家(学者)只对韩改何有纪述,不见有姒改何的纪述”。只因“天生我晚”,后人抄前人,而复今人抄后人的覆辙,以一抄而代百劳,依样画葫芦,“人云亦云”而已。
  三、“推论”,“猜想,尽量的猜想”。个人之见,有失偏颇,梦中观花,《聊斋》鬼话,猜三道四,谜语幻象,子虚乌有,何足挂齿。
  四、“姒改何姓的《世谱》是毫无根据的”。试问:姒改何姓的《世谱》共1000 页,90 多万字,其中卷三《何氏历代世谱》从黄帝一代起至一百三十三代(明朝中期)止。代代相传、代有修谱纪实。何德宝先生在主编《中华何氏源流大典》中(1147-1184 页)就专刊了《重庆涪陵何氏史集》摘要:序文两篇,《何氏本纪》全文,墓志铭5 篇、《历代世系变迁》、《历代世系歌》、汉代名人录、入川始祖德明公三代子孙的世系表;又在(1188-1209)页中,刊载了涪陵《何氏宗谱》名人录,共用了39 页的篇幅,载录了五万多字,可见他对涪陵何氏史集是多么珍贵和认可,但由于他唯我独尊,大树特树韩庶为何氏“第一始祖”、“正宗始祖”,而引起了广大族人的异议和质疑,他不但不反思,竟而咬断铁钉说己是而人非,“姒改何的世谱是毫无根据的”却不顾有伤他“大典”的脸面了。
  五、“伪造”、“嫁接”光宗耀祖。古人纯朴忠厚,敬祖法天,今人沽名钓誉,无所不为。有人自称是“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领导”,“中国名艺文化研究终身副主席”、“名誉博士”、“客座教授”,受毛主席接见并同毛主席(手搭在毛主席肩上)单独合影留念等等,峨冠玉带,盛名世界。其实,这些才是“伪造”、“嫁接”,以己之心,度人之腹,以己之行,量人之为,如果这张单独合影照是真的,简直是无价之宝,价值连城,作者不但声名遐迩,而且子孙荣贵万年!
  六、“反客为主”,“鸠占鹊巢”。古语妙用,麻辣有味,可不问心,己当何类?“教授”高雅,“博士”大名,“领导” 权威,一言九鼎,惟命是从;庶民不知,《桃花源记》,问“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。
  七、“宁信谱,不信史”。国史、方志、家谱,是中华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,三者缺一不可。我们宁可信其有, 不可信其无。写史书的人,是几千年或几百年以后的人去写几千年或几百年以前的人和事,只能按照历朝国史的记载和当时收集到的资料,通过整理而撰写的,写出来的东西,不可能完美无缺。写姓氏典籍的人,也只能是依照前人之述而续记之。然而,家谱(族谱)则不然。“十年一小修,二十年一大修,三十年不修谱则谓之不孝”。可见续修家谱(族谱),时间短,记忆清,上有老谱传承,下有人头俱在,可谓代代相传,纚纚如贯珠,脉络清晰,朗朗如星月。禹后裔姒改何姓的《何氏历代世谱》,从商•杞惠公仿古金天氏系姓之例创制《姒氏谱牒》以来直到今天,历代都有修谱先哲的纪实,都有后裔珍藏和传承《世谱》,堪称是中华禹后裔姒改何姓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,也是中华姓氏文化宝贵遗产之一。但有人却反而“认为”哪有这样完整的《世谱》?一定是后来修谱的人“伪造”、“嫁接”的。如果能拿出有依有据的硬件来,我们就谢天谢地!
  八、姒改何的何脩与韩改何的何修,不但同姓、同名、同时代,还同生子比干,相传子孙至敞公九代人,几乎都有名字相同。这是何等的巧合?为此,我在撰写《姒改何与韩改何之异同》一文中作了详实的对比和叙述,此不赘述。但这要说明的是:
  1、两个何脩(修)的出生时间谁在前?
  2、在汉朝那个时间做官?
  3、前者何脩生下来就取名叫何脩,其姓已早在他祖父贲偾公时就改姓何了,后者何修本姓韩名庶,为什么要改姓何为何修呢?
  4、比干以下生的子孙为何不完全同数,同名?
  5、前者何脩至敞公的代次传承叙述清楚,后者何修至敞公的代次传承叙述脱落不明。这两者谁是误,谁是对?谁“嫁接”谁,恐怕任何 “教授”、“博士”、“领导”、 “主席” “专编(专家)”、等权威人士都不可能任意评说和贸然断定,只能是我们长期深入研讨的课题。
  九、有人说:“北宋初年,其先辈继杞公到安徽庐江冶父镇,经‘长期调查’后形成的,显然,这是‘世系嫁接’造成的”。
  然而,北宋初年,继杞公到安徽庐江冶父山不是‘长期调查’,而是筑室居家,种菊十余年,自号菊友,日偕词客,泛舟白湖,煮酒吟诗为物外游。可谓是追踪先祖之业绩,继承先祖之遗志。复于淳化二年辛卯(991 年)建祠冶父,掘得敞公所瘗的《何氏历代源流碑》,而接敞公以下续修谱的东汉休公、潜公;东晋•函公、玄公、风度公;南朝•敬叔公、晦公;唐•政公、修文公、伟公、羲庆公等世代相传续修的世谱而续修成《何氏历代世谱》56 卷,这是有依有据的事实,从贲偾到敞公的繁衍子孙,代代有记载。官职时代,世系变迁都有详细叙述,没有一点含糊,没有一点遗漏,没有一点掩盖。
  如果以某一个人的“猜想、尽量的猜想”去“推论”、“认为”,“可能是”、“伪造”、“嫁接”、“攀龙附凤”光耀祖宗为论断,还有什么历史存在?
  十、有人又说什么“姒改杞,杞改何”。说:“桀之孙名姒何杞”。“姒文命(夏禹王)的后裔姒何杞(东楼公),其后代即以何杞之名为姓,遂姓何,不复姓姒也”。试问,两个姒何杞,前后相隔21 代,624 年,到底相信谁呢?真是无知、可笑、不学无术的无稽之谈。其实,姒何杞,不是姓,也不是名,而是指姒改何是从杞国灭亡后,子孙窜居安徽庐江河上,久居二百二十四年之后,以居地河之意而改姓何的概述。试问,姒何杞的父是谁?他繁衍的子孙有哪些,有史籍谱书记载吗?不要把别人的无知、误记,当作史实正传。这既有损害5
  历史的真实,也有误导后人的遗恨!
  十一、“姒何之争可休也”。这是何菊明工程教授写的文章标题,洋洋6000 多字,用了22 个“可能是”,6 个“错接”,5个“伪造”,5 个“稼接”;不真实1 处,“严重不真实”1 处,“拼接(凑)”5 处,“僰人”8 处。从而全面开花,高谈阔论,“以理科思维方式”,“不但可以找出多种可能情况,再找证据去排除和确认”,而且还可以把中国文字改变,“稼”作“嫁”(按:稼,是稼穑,种植,庄稼,泛指农业劳动。嫁,是结婚,罪名,嫁祸于人;嫁接,把一种植物的枝和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。),二者不能相提并论,也不能互为转用。这里也许是打印错了,但文中有五个“稼”接出现,审稿时就不发现有错吗?
  “姒何之争可休也”, 姒何从未与谁相争,姒何也不需要与谁相争。姒何是堂堂正正的禹后裔,堂堂正正的何姓人,说什么:“不排除姒何与僰人的关系”,要充当“解决”人……“从明朝何德明入川这一节点分别向下、向上寻找就可以了……”,“从父亲到爷爷……,这样的顺序……”真是无稽之谈。谁要否定、排斥、攻击、打压都是枉费心机。姒改何的源流史有史为鉴,有《世谱》传记,有各地《族谱》佐证,有名人评证。我们欢迎有人关心什么,但不怕别人说长道短。
  何氏后裔,莘莘学子,人才辈出,后继有人。远祖文化认同,近祖血缘相亲。一姓多元,多元同宗(同姓)。天下何姓出庐江,万支水源竞风流,团结和睦中国梦,振兴中华写春秋。
  十二、教授说:“庐江何氏现在沦落到由外姓,外族人讲始祖,由小学文化程度的何姓人争始祖的地步,真是中华何姓的悲哀!”这里,不禁要问,谁是外姓、外族人?请教授把外姓外族人的姓名和写的文章题目与内容公布出来,以供何姓广大族人目睹为快。又问:小学文化程度的何姓人就没有自己的始祖吗?就没有维护自己始祖的尊严和权利吗?就不要他姓何了吗?如果是这样,那才真是中华何姓的悲哀,难道没有文化或文化程度低的何姓人,就要被文化高,职位高的人所奴役或指使吗?文化高、职位高的人就可以手执牛耳当霸主,口诵佛经当神父吗?非也!还是要谦虚点吧,一颗大树是不成林,真正的英雄是人民群众,又何况“大智若愚……”。还说要送我一本小学生新华字典,可至今未收到,反倒收到三十多节下流、无味的短信。如“街边美女一挥手,路灯也要瞅一瞅…,二挥手…高楼也要亲一口……”;“安徽自古有名酒,少女腿一抬,口子酒;……老头子腿一抬,圣泉干啤酒……”。落款垫江县、三溪乡、向前村,不留真姓真名,好似从天而降的仙子天书。阿弥陀佛,善哉!善哉!
  十三、教授说:“现在的何氏源流,全让一些外姓人与自认为非庐江后裔的何姓人给歪曲了。目前这种局面,只有用无知、捣乱、沦落来解释”。此言大有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,饱学之士的威仪。但众人不知“庐江后裔”之词意,庐江是条河不是人,它哪能有后裔来呢,只能说何姓出自庐江。至于说一些外姓人与自认为非庐江后裔的何姓人,他们歪曲了何氏源流,那只能用“无知、捣乱、沦落”来解释。但不知作者的用意指向谁,说给谁听?再问作者,你是谁,你的姓源(根)在哪里?你信奉的始祖是谁,你的家藏和收考的谱书有多少?现在繁衍世系有多少,你的代次第几?
  十四、什么“夜郎苗风犹存,大理白僰无仁”。这是对禹后裔姒改何姓人的诽谤和侮辱,我姒改何始祖贲偾后裔66 代德明公,其先祖继杞……大受、侯公……德明公,自安徽冶父山,后迁至湖北江安(湖北公安)后又迁齐安(湖北黄州府别名)元•至正丁亥七年(1347 年)德明公随明玉珍入蜀,后取眷齐安移籍入重庆涪州徐坪居家,繁衍子孙至今26 代,何来的夜郎苗风,大理白僰人的关联,真是风马牛不相及。
  劝君不要标新立异,梦幻欺人之戏可休也。
  十五、四川泸州纳溪区技术质量监督局何勇的文章说:“重庆涪陵那支何姓族人的家谱,世系记得非常完整清楚……肯定是后人修谱时妄猜和杜撰的”。不辩不明,反证其是,真正妄猜和杜撰的是他自己,因为他拿不出“妄猜和杜撰”的事实依据来。总不会用他的技术监督局的技术就能查出我姒改何的“妄猜”和“杜撰”。不知你是何路人马,不正已,焉能妄给别人下结论,不觉空虚和内疚吗?
  十六、有人说:姒何谱,自述敞公刻瘗的《历代源流碑》曾遗失多年,而后由继杞公建祠时掘得,续修《何氏历代世谱》56 卷,后大受公撮取《历代世谱》著图系一卷,传至明•洪武七年,我入川始祖德明公在战乱之际遗失《世谱》,所幸后来得知贵州开明祖(德明公的堂兄)家藏有《何氏历代世谱》,其间失而复得,得而复失。记叙这些历程,传承后人,正说明我先祖(修谱先哲)的心胸坦荡,光明磊落,无私无畏,不偏不倚;更说明我姒何谱的真实性,无可非议。有人问《何氏历代源流碑》今何在?我还想问一句,你还想不想,见一见阿房宫像什么样子?圆明园究竟存在过否?这不过是在事实面前找不到驳斥证据发出的无知妄说而已。
  以上所述,并非我强词的解读。因为事实就是事实,真的就是真的,姒改何的史籍,我在“浅谈姒改何姓之真谛”和“姒改何与韩改何之异同”两文中叙述得很清楚,此不赘述。
  我们欢迎别人向我们提出质疑,但我们不怕别人对我们的排斥、打压、否定、歪曲和恶意攻击(人身攻击,什么“其容体”)。
  不需要别人“十年内来公布详细资料”,也用不着别人“再花时间了”,更不仰仗所谓的“博士”、“教授”、“专家”、“专编”等自认为是权威人士的胡乱指使。当然,我们欢迎与人为善,与人为友,与人提供交流有据资料的任何人(外姓、外族人)。我们坚信“一姓多元”,“多元同宗(同姓)”的原则,从而集思广益,见贤思齐,博采众长、相得益彰,把何氏大家庭的事情办好,把何氏源流研讨辩明澄清,求同存异,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智慧与贡献。

2013 年3 月8 日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捏造“何瑊太始祖”,祸害无穷,天地不容
下一篇:略谈韩改何“始祖”的变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