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九井何氏”之偕公支系新版总谱源流序
发布时间:2025-10-29 09:26:50 发布人:何光训
作者:何光训 评论: 0 浏览次数:次
国史、方志、家谱并称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,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和文化传承领域被广泛认可,三者共同构成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载体。
“九井何氏”之偕公支系新版总谱源流序
国史、方志、家谱并称为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,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和文化传承领域被广泛认可,三者共同构成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载体,分别记录国家宏观历史、地方区域变迁和家族微观脉络,形成互补的历史文献体系。
国史,以“二十四史”为代表的正史,记载国家层面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宏观事件,是理解中华文明整体脉络的核心依据。
方志,地方志书,系统记录特定区域的自然、地理、社会、文化等细节,现存约8000余种,占中国古籍的十分之一,是地域文化保存的关键载体。
家谱,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世系记录,涵盖家族起源、迁徙、人物事迹等,反映基层社会结构和民俗文化,现存数万种。
三者互补性强,国史提供全局框架,方志填充地方细节,家谱补充微观社会变迁,共同构建多层次的历史认知体系。
但是,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,国史、方志、家谱也不是永远存在的,有一天也会消失。各类表述,其实都有剌谬之处。国史是“胜利者书写的”,代表特定时期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,内容不是绝对的正确;方志亦然,它是地方官方行为,载记也不一定绝对是真;家谱表述,更是民间自发行为,内容有主观臆测判断,明清“谱匠”造的,更有假。
任何家谱,不管谁主持修订的,只要一深入研究,就会发现,其实“家谱=假谱”。这是很多人不愿面对的问题,但客观现实就是如此。如何让假谱变得“真”一点,这将考验各姓族人的智慧。唯一的方法,就是坚持以下三大原则,则可判断谱系的合理不合理,其他谈多了,都是扯淡。
一、文化认同。需坚持以“国史载记”,被官方及大多数人认可的常识为基础,共同建构合理的认知表述。
二、文史考证。国史、方志载记虽不一定绝对真,但家谱表述内容,特别是历史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,必须经得起国史、方志的“考证”,让其出而有“依”,查而有“据”,而不是窜混杂糅、面壁虚造的一眼假。
三、繁衍规律。家谱世系表述,必须经得起符合人口繁衍规律的纪年检测,点面要协调统一,前后要融会贯通,不能搞出伦序混淆,自相矛盾的载记。
“九井何氏”之偕公支系新版总谱源流考,是在尊重前辈先贤、站在他们肩膀上承前启后的继续研究,不是反对什么而要建立什么?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源流探索,对谱系不合理表述的进一步完善,内容有对也有误,对的可坚持,误的再修改。现在及未来修谱者,认为里面的内容有参考价值,可以引用,没有价值,则可摒弃不用。
不虞之誉,求全之毁。信以传信,疑以传疑。一切的名教卫道者,在真理面前都会发抖……是为简序。
何光训
2025年10月
上一篇:江西瑞昌彦迁公支2009年谱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